|
|
這天。毛毛雨忽大忽小,整個天空灰到極點,當海水在五條港拍攝時,有個海巡人員走過來說,這裡不可以隨便給人家拍呦,哇咧!未免也管太多了吧,不虧是住在海邊的!問明原因後,原來此地在之前有發生XX抗爭活動(海水對抗爭內容不清楚,不便加以說明)…反正,用力跟海巡人員解釋「偶不是記者」,就闖關成功囉!(海水本來就不是記者咩)啦啦啦!我拍我拍我拍拍拍! 與您分享。 祝大家幸福滿滿、快樂多多! ◎海水seawater |
|
○oo。○oo。○oo。與您分享○oo。○oo。○oo。 |
|
〈五條港〉 時間:固意路過,現場遊客沒幾隻 天氣:毛毛雨的天氣,冷冷清清 |
▲五條港 |
■五條港碼頭 舊碼頭距五條港安西府廟約一里,目前身旁便是離島工業區的開發地方。 在滿清時代為本中部唯一天然良港,商船往來頻繁,或來自上海、寧波、天津,或來自福州、廈門、汕頭絡繹不絕,盛極一時,為本省中南部貨物的總吞吐口。 每當夕陽西下夜幕初垂之時,落日餘暉與波光交映,海天一色,這種富有自然的情景,實可與阿里山的拂曉日出和黃昏雲海相比美,故此地有「海豐漁火」笸「虎頭春濤」之雅號。但可惜的是,該港於民國前十四年(清光緒十四年間),草嶺潭第一次崩潰時將港面填埋,昔日良港,一夕遂變成了歷史的陳跡。 但這裡竟然是遊客最愛去的一個海岸景點,入口前有個觀海亭,可以在此停歇腳步吹吹海風看看落日晚霞,同時又可到溼地上尋找螃蟹的蹤影,是多麼茜意的事呀! |
▲五條港 |
▲ |
▲五條港 |
▲五條港碼頭 |
▲五條港碼頭 |
▲養殖牡蠣之竹 |
▲養殖牡蠣之竹 |
▲養殖牡蠣之竹 |
▲ |
▲ |
▲ |
▲採收牡蠣之竹筏 |
▲ |
▲ |
▲ |
▲ |
▲ |
▲待丟入蚵田養殖之殘殼 |
▲待丟入蚵田養殖之殘殼 |
▲蚵田 |
▲蚵田 |
■海灘的叢林--蚵田 牡蠣台灣俗稱蚵仔,國人素認為是保肝珍品。牡蠣大致分布於世界各國的沿海,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十公尺處。牡蠣外部形態是以貝殼形狀,鱗片排列,韌帶槽長短等作為識別特徵。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餌料,攝食不受潮汐與晝夜變化的影響。牡蠣對鹽分的適應力高,但若河口常下雨,鹽分降低至5ppt以下,連續數天,則易死亡。在海水之鹽度36ppt成長最適,若在低鹽度而餌料充分的情況下,則最肥滿。 牡蠣養殖歷史悠久,在大陸始於明朝,漁民沿海養殖。先從海中水深處,取牡蠣殼散佈在淺海沙泥海底,讓牡蠣生長,次年收成後,再散佈殘殼。因水中魚蟹掠食,以石塊圍護,再用竹枝插圍保護,牡蠣也於竹枝上生長,此為插竹式養殖之始,沿用至今。以彰化鹿港為發源地。在黃昏中看蚵田,如見淺灘上長出無數枝枒。 台灣牡蠣養殖集中在西南沿海,少部份在澎湖海域。牡蠣繁殖為春末夏初之際,繁殖旺季則因種類而異。由於台灣牡蠣養殖於冬季採苗,放養四、五個月後牡蠣成熟,但此時正值夏季水溫較高,成熟的牡蠣生長停滯,而冬季後,因東北季風強勁,牡蠣被吹動搖擺不定,水溫偏低,因此牡蠣很少開殼覓食,外殼增厚,停止生長,故牡蠣顆粒較小。 |
▲蚵田 |
▲ |
▲蚵田 |
▲ |
▲觀海亭 |
■觀海亭 從海園海螺圓環再往海岸走進便到了五條港舊碼頭,碼頭入口處有一座觀海亭,遊客可進入避暑讓海風徐徐吹送,順便瀏覽台西海岸景觀。這裡每到週末假日是遊客最多蒞臨之處,往前有個舊碼頭,常有漁民出海捕魚歸來偶而能買到新鮮海魚,而且當退潮之際,周邊成了一大片濕地,蘊藏著豐富的生態,許多遊客都會興起尋找招潮蟹及彈塗魚的蹤影。 |
▲觀海亭 |
▲ |
▲ |
▲ |
▲ |
在此也希望大家互相分享各地的玩耍樂趣! 祝福大家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
|
|